中國人拍西方騎士,外國人拍中國武俠,你能想象中國人拍《陰陽師》手游改編電影?這次終于輪到《陰陽師》從手游穿越到電影了,然而日本陰陽師要登上國慶電影院,這是作死還是挑戰?
3月1日,華誼兄弟與工夫影業發布“想象力工業”電影計劃,這個計劃中確定了《陰陽師》手游改編電影的項目,并且指出《陰陽師》定檔于2018年國慶。
如果你要問二白游戲改編電影好不好,我當然會說好啊。但是,這《陰陽師》手游改編電影真的不是出來作死的?
賣座而不叫好,虧本還遭噴
事實上,游戲改編電影并不少見,不過至今為止主機游戲改編而成的電影占了絕大部分,而這些作品總體陷入了一種十分尷尬的情況中:要么是賣座而不叫好,要么是虧本還遭噴。主機游戲改編的電影如《生化危機》系列,《魔獸世界》等盡管票房可觀,但卻始終逃不掉被詬病的下場:電影劇情與游戲劇情間的平衡沒有把握好,情懷IP被消費,游戲互動和電影被動間的轉換矛盾······
▲《生化危機5:懲罰》的豆瓣影評
雖然主機游戲改編電影早已“尸橫遍野”,但游戲IP的“吸金”能力還是毋庸置疑。于是隨著近年手游的流行,商家開始盯上了手游的IP,手游加入了改編電影的隊伍中來。不過,目前為止這些作品也未給大家帶來太多驚喜。
手游改編電影中,比較,相對,勉強,或者可以算得上是成功的作品可能就是《憤怒的小鳥》了,它憑借7000W投資換來近3.5億美元的票房。《憤怒的小鳥》初嘗甜頭后,手游改編電影的后來者似乎絡繹不絕。什么《水果忍者》《貓咪后院》《俄羅斯方塊》都揚言要改編成電影。而去年上線后一直大熱的《陰陽師》手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趁游戲還火爆之際,宣布搭上了“試水”改編的列車。
但是,《陰陽師》真的能過審?
編劇改編《陰陽師》要面臨異域題材這個改編難題。游戲劇本改編成電影本身就有一定難度,而這款游戲更是一部以古代日本為背景的鬼怪作品。《陰陽師》手游以日本平安時代為背景,講述了陰陽師安倍晴明于人鬼交織的陰陽兩界中,探尋自身記憶的故事,這次由中國人拍古代日本的志怪故事,還要定檔在國慶期間,感覺就是作了個大死。
拍攝日本背景的鬼怪作品起碼有兩重障礙,一是文化差異,二是政治敏感。國人拍攝過的日本背景電影屈指可數,能成功的更是鳳毛麟角,挖空心思二白只記得《東京審判》這部強烈正能量的電影了。而《陰陽師》手游的主人公還是日本人,如果由國人來扮演,辣么他到底講中文還是日文?
先別提票房大賣,二白覺得它能過審核就真是大吉大利恭喜發財了,二白似乎已經預測到影片上映后觀眾的反響:
XX,把日本題材的鬼怪故事拍得這么好,拍中國的反而是爛片!
XXX,垃圾電影,毀我游戲!
怎么去平衡?
不過,其實與大型單機游戲相比,手游的劇本有兩個特點:游戲營造的世界相對較小,游戲劇情相對簡單。故事電影需要在兩個小時內向觀眾們呈現出一個完整的“起源-對抗-結局”流程,所以在面對分分鐘需要幾十甚至上百小時才能通關的單機世界,取舍是編劇的一大難題。而手游的劇情往往簡單到幾乎可以忽視,這樣一來編劇有了更多的改編空間和可能。
▲《生化危機》系列電影
只是,有空間和可能不代表可以隨便動刀。《陰陽師》除了憑畫風和聲優制霸手游,其出色的劇情處理也是備受玩家們贊賞。從網傳視頻來看,《陰陽師》手游全劇情時長約為6小時40分鐘,而且在劇情中出現過的角色數量并不少,這樣實際上導致了《陰陽師》手游在改編為電影時做出的取舍要比一般手游困難:這段關鍵的劇情用不用?這個人氣的角色出不出?到底要多大程度上符合原作? 那些游戲聲優來不來客串?
如上提到,作為日本題材的志怪作品,《陰陽師》可能要面臨到相當多的困難,真心不希望它最后只能變成一個中國陰陽師東渡日本,拯救陷于水火中的古國的故事。目前,官方卻沒有正式公布這部電影相關的導演、編劇、選角等名單,這部《陰陽師》的改編還是留給了我們許多YY的余地。
手游IP能活多久?
另外,沿用手游IP進行影視改編還需要面臨IP的生命周期不長的問題。目前國內比較成功的手游可以延續一兩年的生命,而垃圾一點的兩三個月就GG了。
作為一款卡牌手游來說,盡管《陰陽師》吸引了一大堆用戶,但游戲過了用戶爆發增長期后如何留住玩家,如何保持住玩家的熱度始終是一個大問題。畢竟卡牌手游后期的單調乏味是用戶流失的重要因素,如何維持這個IP兩年的熱度,恐怕是《陰陽師》能否大賣的關鍵。
總的來說,手游也好,端游也罷,游戲改編電影目前仍然處于比較瓶頸的位置上。相對賣座的作品是那些只借用了游戲人物形象而幾乎舍棄游戲劇情的作品。如《生化危機》系列,和上面提到的《憤怒的小鳥》。如何平衡玩家需求、游戲劇本以及電影劇本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何緩和“游戲玩家”和“電影觀眾”這兩個群體間的矛盾,依然是一個難題,也是電影賣座叫好的關鍵。
可是,還有一句,二白不看好這部《陰陽師》。
關于《陰陽師》改編成電影你有什么觀點?